天山脚下幸福长——新疆财政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纪实-yabo亚博88

发布日期:2025-09-28 17:29 来源:自治区财政厅 浏览次数:
【字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天山脚下到昆仑之巅,祖国的西北边疆正涌动着强劲的民生脉动。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以“真金白银”的投入、求真务实的举措,切实回应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幸福和谐的民生画卷在天山南北徐徐铺展。

以就业增收筑牢民生“压舱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强劲带动下,新疆就业市场活力迸发,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端稳“饭碗”,挣上“好钱”。

正值旅游旺季,乌鲁木齐市国际大巴扎景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大小小的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艾德莱丝绸如云般飘逸,手工铜器泛着温润光泽,烤肉摊前青烟袅袅,馕饼的麦香飘满街巷。游客们或驻足挑选心仪商品,或身着民族服饰穿梭其中,欢声笑语在烟火气中交织升腾,融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人群之中,几名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正对着手机屏幕热情洋溢地推荐着旅游线路。“国际大巴扎是许多游客来新疆的第一站,我们在这里设置了两个直播间,跟大家分享旅游攻略,希望能吸引更多游客实地感受新疆的非凡魅力。目前直播效果很好,每个直播间平均每天可以收到5—6个旅游团、上百人的订单。”工作人员小梁告诉记者。

热度持续飙升的直播间旁,旅拍店同样生意兴旺。“我们店里提供妆造、拍摄、后期等全套服务,顾客满意度很高,6—8月平均每天接待20位客人,下一步打算再多上一些服装款式。”正在街边招揽客人的美喀旅拍老板陈亮告诉记者,近两年新疆旅拍行业快速发展,仅国际大巴扎景区内旅拍商铺的数量就从20家增至100多家。

3300多家商铺鳞次栉比、从业人员超过6000人,依托庞大的客流量、良好的商业环境、多元化的消费品类,国际大巴扎景区有力带动当地群众共享文旅产业发展红利,吃上旅游饭、走上增收路。

乌鲁木齐大巴扎步行街的歌舞演出。新华社记者胡虎虎

这个暑假,不少在校大学生积极投身家乡文旅产业“小试牛刀”,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为未来就业打好基础。在昭苏县,记者见到了大学生吴兰和加吾兰。吴兰学的是马术表演专业,暑期在昭苏县天马旅游文化园进行马术表演,不仅每月有3000—4000元工资,更在实践中夯实了专业技能。加吾兰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暑期在当地的柒溪民宿兼职担任民宿管家。通过“干中学”,增长了本领,坚定了今后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决心,并在心里埋下了自主创业的种子。

如今,业态丰富、发展迅猛、多点开花的乡村旅游,已成为新疆承接就业群体、提供发展机会的重要载体,为青年成长搭建起广阔平台。

为更好支持稳就业,“十四五”时期,自治区财政持续巩固就业优先战略。2021—2025年上半年,累计下达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就业补助资金130.3亿元,支持落实各项就业补贴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约860万人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供需有效对接。同时,延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加大稳岗返还力度,2021—2025年上半年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18.98亿元,为42.08万户企业返还25.25亿元,帮助企业创造吸纳就业条件;阶段性实施失业保险扩围政策,按规定发放失业补助金、临时生活补助、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等,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

“在就业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双重支持下,2021—2024年,自治区城镇新增就业累计约19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海燕表示。

以公共服务提质夯实幸福根基

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白鸟湖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医院,以下简称白鸟湖医院),“病人第一、服务第一”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彰显着高尚而朴素的医者仁心。

“医院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共同建设,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减少群众跨区域就医的重要举措,对保障全疆各族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白鸟湖医院副院长赵朝虎介绍。

作为国家呼吸疾病区域医疗中心,白鸟湖医院设有呼吸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呼吸慢病管理中心、肺康复治疗中心、呼吸介入诊疗中心“四大中心”,能够为呼吸疾病患者提供完备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医院的建立为呼吸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诊疗渠道,看到一些重症、疑难复杂病症患者在这里得到成功救治,我们心里特别高兴。”白鸟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丽萍说。

白鸟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丽萍为病人看诊。受访者供图

依托舒适的就医环境,白鸟湖医院于今年5月新设立了医养中心,通过“医疗 养老”融合模式,努力以更加全面精准的服务守护好每一位老人的幸福晚年。“中心共有20张床位,目前基本已住满,入住老人平均年龄80岁以上,有5位超过90岁。我们不仅提供基本的吃穿住行养服务,还针对每位老人的具体情况与需求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注重通过营养支持、康复锻炼等帮助他们逐步恢复改善身体机能。”医养中心主任王珺介绍道。

“环境好、伙食合胃口、看病也很方便。”86岁的杨秀英奶奶对这里的环境和服务赞不绝口。

白鸟湖医院的建设发展,是新疆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十四五”期间,全区医疗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自治区财政大力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着力打造西北—中亚地区医疗服务高地。同时,公共卫生服务更加优化,2021—2025年上半年累计下达补助资金93.62亿元,支持将基本公共卫生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79元提高至99元,为自治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档案管理、预防接种、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妇女“两癌”筛查范围扩大至全区适龄妇女。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21—2025年上半年累计下达补助资金473.24亿元,支持将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80元提高至700元;下达医疗救助补助资金85.96亿元,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并按规定报销医疗费用,有效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除了医疗,教育也是自治区财政支持改善民生的关键领域。

“新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收入有限,但综合考虑人口数、学生数和gdp水平等因素,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刘海燕介绍,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原则。近年来,从投入领域看,50%以上用于义务教育;从投入地域看,50%以上用在南疆。

在财政资金的强力支持下,一系列惠民暖心的教育补助政策相继出台: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自治区实施南疆四地州高中阶段学生免费教育政策并逐步完善,即免学费、免教科书费、免住宿费、补助助学金;自2016年起,自治区全面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并逐步完善,即对全区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自2017年起,自治区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政策并逐步完善。

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新华社记者王菲

政策的温度,藏在家长和学生们的口碑里。

“家里3个孩子,享受15年免费教育,希望她们都能考上大学。”特克斯县居民王雪丽满怀期待地说。

“我和妹妹在乌帕尔镇中学分别上九年级和七年级,学费、住校费都是免费的,家里没什么负担。”疏附县学生美合仁萨告诉记者。

“通过逐步推进教育普及,真正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长效支撑。”刘海燕表示。

以城乡蝶变撑起群众好日子

基础设施是民生之基、发展之要。近年来,自治区财政大力支持路、水、电、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从帕米尔高原的乡村到千年古城的街巷,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瓦恰乡夏布孜喀拉村党支部书记多来提曼·开米克对此感触颇深:“村里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村道、入户路解决了出行难题,安居富民房改善了居住条件,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瓦恰乡地处帕米尔高原群山之间,以前没有路、没有车,人们走出大山需要大半天时间。2017年,塔县政府在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投入5400万元支持盘龙古道开工建设,彻底打通了瓦恰乡人民群众前往塔县县城的交通阻碍,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出行便利度。

随着“今日走过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这一宣传标语深入人心,盘龙古道已经成为网红旅游景点,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瞄准旅游发展潜力,塔县政府统筹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入6700余万元支持建设完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平台、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今年前8个月,盘龙古道景区接待游客近1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8亿元。

类似的惠民生、促发展故事同样在喀什古城上演。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喀什古城,曾是喀什市区最大的危旧房片区之一。2010年起,总投资超过77亿元、涉及约22万人口的喀什古城区开始进行改造,并于2015年基本完成。如今的古城,既保留了千年历史风貌,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更新改造后的喀什古城一角。

古城内,一家名为“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的店铺人气颇高。店主吾买尔江·吐地是这家百年老店的第七代传人,也是土生土长的喀什古城人。提及古城变化,吾买尔江·吐地兴奋地说:“现在太好了!路、水、电、天然气都十分方便。以前店里平均每天打两三百张馕,古城改造并发展旅游后,我们的生意日渐红火,旺季每天可打两三千张馕。目前有10名本地居民在店里工作,每月工资超过4000元。”

“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店主吾买尔江·吐地正在打馕。本报记者苏望月摄

在自治区财政的支持下,新疆城乡基础设施加速迭代更新:截至2024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约15.97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达99.88%,行政村宽带网络和快递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污水处理系统一体化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城区更新改造等工程稳步推进。

如今的新疆,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田野,处处洋溢着发展的活力与幸福的气息。“未来,自治区财政将继续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更加精彩的民生篇章。”刘海燕表示。

责任编辑:

相关附件: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

  • 上一篇:
  •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