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
随着国家对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强大驱动力,高等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在科研经费投入中,国有资产投入所占比较大。国有资产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高质量发展影响高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间接反映国家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变革,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新质生产力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新兴生产要素正重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格局。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有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日益加大,要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加快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突破高校国有资产传统管理模式,利用新兴技术,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从资源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管理。
二、新质生产力背景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影响
1.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理念变革。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应树立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理念,打破传统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产使用过程中的节能、环保和循环利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从过去粗放的管理模式变为侧重于存量资产的使用管理和优化配置。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高校国有资产从资产调剂使用、盘活机制、共享共用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加强与各高校及外部单位的合作和交流,围绕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合理配置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
2.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创新。
新质生产力要求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强大的yabo亚博88的技术支持,有助于高校实现对资产的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和精准分析。通过建立数字化资产管理平台,高校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实时掌握资产动态信息,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信息技术的变革也带来了风险,如内部控制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技术更新换代风险等,高校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使高校不断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科研方向,对国有资产的配置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高资产配置的科学性,从而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益。
3.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新质生产力要求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熟练掌握新的资产管理方式,打破固有思维,树立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新的技术方式,提升资产管理效能,从而应对高标准、严要求的资产管理任务。
三、现阶段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高校国有资产数量庞大,固定资产数量大多在十万件(套)左右,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点多、面广、数量大、时间久、情况杂等特点,在资产管理工作中面临一些实际问题。
1.管理理念滞后。
过去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大多属于学校后勤管理部门,部分高校管理层在制定学校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上未能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统筹考虑;资产管理理念停留在过去管好实物账的阶段,很难从学校战略发展目标的高度优化资产配置、盘活现有资产;对资产开放共享、绿色使用、协调发展的管理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与校内其他职能部门或学院联动、协调管理不足;在资产实际使用过程中,跟踪问效机制不健全,校内调剂使用积极性不强。
2.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式陈旧。
目前国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主要依托信息系统管理,基本能做到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但资产管理系统尚未完全实现国有资产从配置、采购、验收、入账、使用管理、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另外,大部分高校资产管理系统未能与学校其他业务部门系统融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资产管理的方式较为传统,例如资产存量数据难以为资产配置提供智能化的决策信息,资产盘点时仍然需要到资产存放地去清点,资产的使用状况难以通过技术手段科学判断,现有的管理方式难以对学校资产实施有效管理和为学校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
3.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大部分学校管理层对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现阶段学校面临的最大困难首先是队伍人员不足,其次是人员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业务技能严重不足,导致资产管理队伍难以满足现阶段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四、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1.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要在创新管理理念上着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习惯
过紧日子
,从财政管理来看,就是要向财政资金要效能。高校国有资产很大部分是用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国有资产管理要想发挥最大效能,在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同样应遵循绿色、开放、协调、共享、创新的管理理念。在资产配置中贯彻落实绿色、开放、协调的理念,优先使用调剂方式进行资产配置;严格按规定、按标准开展政府采购;建立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将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各环节。国有资产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更加注重资产的价值创造和保值增值,加强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资产管理合力,共同推进资产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要在创新管理方式上着力。
新质生产力是靠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的特征,特点是创优,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要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应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在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上下功夫,在提升高资产基础管理上着力,要用创新方式抓好基础管理,加大对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构建功能完善、数据准确、共享便捷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的决策水平和效率。要聚焦于为教学科研做好服务保障功能的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资源合理使用,正确处理学校高质量发展与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矛盾。深入挖掘和分析资产数据,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资产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管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防护措施,保障资产管理信息的安全。
建立健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国有资产使用成本分担机制,将国有资产使用绩效评价落实到管理实践中。在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同时,建立资产盘活机制,加大资产的调剂使用,提高资产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为高校国有资产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要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着力。
在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专业人才能够以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高校资产管理引入先进的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管理方式。因此应从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培训与教育开始,定期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根据工作需要,引进具有财务管理、信息技术、资产评估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资产管理队伍。通过培训和指导,引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提升资产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形成一只能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水平队伍。通过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为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优化资产配置、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注入强大力量。
五、结论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抓住国家重大战略和布局的调整,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资产配置,有效盘活资产,加大资产共享共用,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加快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高质量发展,为学校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